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
港澳四天三夜自由行─DAY4

4/5第四天行程:咖家 → 維港酒家吃港點  → 郵政總局 → 玫瑰堂 → 大三巴牌坊 → 挪吒廟
 檸檬車露 → 鉅記餅家買手信 → 旅遊塔 → 路環安德魯餅店。

香港行-DAY-4-001.jpg

坳不過我們想吃『港點』雀躍心情,由咖媽以及大姐作東,請大伙飽餐一頓,也使昏睡的腦袋清醒清醒。
許久不見的咖媽一樣笑瞇瞇,而大姊也預計即將步入禮堂,先恭喜她!
(雖然當我寫完她都完婚並生個BABY,咖也晉升為舅舅行列,我還是要寫XD)



香港行-DAY-4-002.jpg

維港酒家設計特殊,它的出入口在天橋下方,須先走天橋下樓梯後才會到門口。

香港行-DAY-4-003.jpg

兩位土包子,完全不懂澳門民俗風情,拿起桌上碗筷就使用,
咖將桌上所有杯碗全集中在透明盆裏,用滾燙的壺水將盆裏的杯、碗、筷子、湯匙全沖一遍。
(上桌第一壺熱水不是喝的,而是沖碗筷使用,別誤解了>_<)

香港行-DAY-4-004.jpg  

香港行-DAY-4-006.jpg

香港行-DAY-4-008.jpg 

在澳門只待短短不到一天半的時間,印象中只記得最後肚子超撐,
因為咖媽及大姊怕我們吃不夠,不停點港點上桌,似乎上了三輪!?
(記不清了,只覺得味道不錯。)

香港行-DAY-4-013.jpg   

【第一輪港點】

 香港行-DAY-4-021.jpg

香港行-DAY-4-022.jpg  

 【第二輪港點】

香港行-DAY-4-023.jpg  

香港行-DAY-4-024.jpg 

香港行-DAY-4-025.jpg  

香港行-DAY-4-026.jpg

重複港點不多加拍照,反正就是被餵飽飽飽...
感謝咖媽及大姊的相陪,感覺似乎還在臺灣,咖媽的笑容依稀在眼前:)

香港行-DAY-4-028.jpg 

最後一天路程老實說有點趕,畢竟是PM18:00就得先到機場報到,準備回臺灣,
所以也沒多想,就隨意讓咖帶著我們走,只要不要遺棄我們即可。

香港行-DAY-4-030.jpg 

 大伙帶著圓滾滾的肚子驅車來到大三巴走走。

香港行-DAY-4-032.jpg

香港行-DAY-4-035.jpg

 一切的一切是這麼新奇XDDDD
(看起來有沒有很像某場景壓!?>////<)

香港行-DAY-4-039.jpg

【民政總署大樓】
目前的民政總署大樓的牆身外貌於1940年重修後保留至今;大樓內的牆腳部分嵌有葡萄牙青瓷磚;
大樓在建築平面上作了三個進深發展。
第一進深是為中央門廳,而中央門廳之側是為展覽廳及公共空間外,二樓是為會議室以及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;
在第一進深經過梯級拱洞則為第二進深。第二進深為大樓的行政區域及大禮堂所在地,它和第一進深均是為兩層高,
但樓高則較第一進深的建築為低。最後一進深則是為大樓的葡式花園也由拱洞連接。

香港行-DAY-4-044.jpg

香港行-DAY-4-046.jpg

許多遊客最常來的就是大三巴前的這個廣場,
除了許多吃吃喝喝,還有許多商家讓人逛到過癮,
不過這裡店家所販售的商品不便宜,如果要省點錢,還是別貪方便就地買,
還是要貨比三家,否則到下一家看到價格會揪心的...

香港行-DAY-4-052.jpg 

【玫瑰堂】
1587年,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,奉玫瑰聖母(Our Lady of the Rosary)為主保,
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。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,故被華人稱為「板樟堂」,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。
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,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。 

香港行-DAY-4-053.jpg 

在神聖的玫瑰堂裏玩起「虔誠禱告」的遊戲,但還是秉持不拍攝神祉為主,
我真害怕惹到祂們不悅啊啊啊啊~~~~(請一定要保佑我,拜託。)

香港行-DAY-4-064.jpg 

不論是在香港還是澳門,隨處可見店家門口一旁就是后土牌位,
不同於臺灣,但相信信仰不分國界,相信便是最大的力量,心誠則靈。

香港行-DAY-4-068.jpg

【大三巴牌坊】
大三巴牌坊是位於聖保祿山的天主之母教堂(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)前壁。
與大炮台及兩者之間的前聖保祿學院為一整體。而「三巴」這個名字是來自於「聖保祿」的葡萄牙文(São Paulo),
而「大」是指最大的教堂,故「大三巴」是指「最大的教堂」。
聖堂創建於1580年,在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。教堂第三次修建由義大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父設計,
並於1602年奠基,1635年建成,歷時33年,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。
1762年,葡萄牙政府下令沒收耶穌會財產,天主之母教堂先後被改作軍官宿舍、兵營。
1835年1月,教堂起火,最後剩下教堂的前壁。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傳統牌坊,故本地人便稱之為「大三巴牌坊」。
2005年,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。

香港行-DAY-4-076.jpg 

香港行-DAY-4-081.jpg  

【哪吒廟】
創建於1888年,改建於清光緒廿七年(1901年),政府也於1995年及2000年曾經維修此廟,
即是清洗及修補廟頂、粉飾牆壁及裝飾物,更換部分朽壞木構件。
建廟前,澳門瘟疫流行,死人無數,該區坊眾以本區並無神廟壓邪,乃與柿山坊眾商議,
擬請柿山之哪吒神來大三巴,建廟奉祀,但遭反對,屢洽不果,於是自行建廟。

香港行-DAY-4-086.jpg   

走累了,就到一旁小巷坐坐,順便來支冰淇淋XD
基本上,我們到澳門根本完全沒做功課,所以總是一知半解,
咖先生說哪裡好吃我們就往哪裡飄,完全沒在管的:p

香港行-DAY-4-094.jpg

 【檸檬車露】
健康、手工、新鮮、低脂是檸檬車露義大利手拉雪糕(Lemon Cello Gelato)的經營理念,
330多種新鮮水果及牛乳口味的手拉雪糕(手工冰淇淋)。
好吃又不太甜膩,第二次到澳門還是要拉著友人來這稍事休息,吃吃冰吹吹風~

香港行-DAY-4-095.jpg

噢噢...蛋塔是我來澳門主因之一,
看到路上有蛋塔就想買來吃,誰叫我在臺灣很愛KFC蛋塔呢!

香港行-DAY-4-096.jpg

不過有點小失望就是,似乎跟臺灣KFC沒差多少?
(是我期望太大了嗎?)

香港行-DAY-4-098.jpg

香港行-DAY-4-100.jpg

【澳門旅遊塔】
總高度為338米的澳門旅遊塔是一座位於澳門南灣新填海區的高塔,
本身不但是一個觀光塔,更是集大型會議、旅遊及娛樂設施的建設。
澳門旅遊塔是世界高塔聯盟的成員之一,主觀光層位於離地面223米的58樓與61樓。
搭手扶梯上二樓則是劇院,名為旅遊塔戲院,手扶梯右手邊就是服務台&詢問處,
買完票後,去找位於地下一樓的觀景台入口,乘坐高速電梯上58樓~

香港行-DAY-4-104.jpg

只可惜我們都沒膽嘗試笨豬跳與高空漫步...
當下一直看別人走在外圍那圈走道上,羨慕歸羨慕卻遲遲鼓不起勇氣...orz

香港行-DAY-4-118.jpg

 香港行-DAY-4-121.jpg

 互約下次一定要一鼓作氣向下躍,啊...還是跟浩子一樣沒膽XD

香港行-DAY-4-124.jpg

香港行-DAY-4-126.jpg

搭車來到較為偏遠的【黑沙灣】,
為的是想一嘗安德魯蛋塔的味道,據網路上說與臺灣瑪嘉烈蛋塔味道不同。

香港行-DAY-4-127.jpg

其實也是因為時間不足的原因,所以最後一站我們選了安德魯餅店,
吃飽喝足後,就準備趕到澳門機場,返回臺灣囉!

香港行-DAY-4-128.jpg

如願吃到安德魯蛋塔,奶香味重,又不如瑪嘉烈來的甜膩,好好味!
邊一口一口吃蛋塔,邊聽咖先生娓娓道來安德魯餅店的故事...

「曾經安德魯蛋塔與瑪嘉烈蛋塔都是安德魯先生的店鋪,
後來因為安德魯先生(Andrew Stow)與太太唐志慧女士離婚後,
位於澳門半島的2家安德魯蛋塔店就歸唐女士所有,
後來唐女士接手後才更名為瑪嘉烈蛋塔(Cafe e NATA),
而安德魯先生則保有最早位於路環的創始店,但兩家口味稍有不同。」

香港行-DAY-4-133.jpg

香港行-DAY-4-135.jpg

 在附近開了間新的安德魯餅店,是有座位與提供餐食的餐廳。

香港行-DAY-4-136.jpg  

香港行-DAY-4-140.jpg  

香港行-DAY-4-143.jpg  

 咖先生大推特推這裡的牛肉千層麵以及鮮蝦沙律。

香港行-DAY-4-148.jpg

【牛肉千層麵】
因為早上到現在吃吃吃都沒消化,所以便點兩樣咖先生主推來嘗嘗,
順勢打發打發接近返回臺灣的空閒時間(因為也剩無多久時間),
大量蔬菜及新鮮馬鈴薯泥塞滿剩下胃的空間,千層麵也好吃不膩。

香港行-DAY-4-149.jpg  

 【鮮蝦沙律】
甫端上桌便讓人三條線,這...這分量也太大了,
但泰式酸味醬讓人胃口大開,粉絲及汆燙鮮蝦令人一口接一口,
好好吃,但真的飽到有點無力舉箸...我囧。

香港行-DAY-4-152.jpg

最後的最後,依舊帶著這四天累積圓滾滾的肚皮,
加上悔恨的眼淚,離開了澳門這個地方...
見到好久不見的咖先生,想當初他離去時,還在公車上哭到哽咽,
現在想想,真是段好真誠的友誼: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