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看盤,我才賺到大錢》封面 |
看著看著,似乎又重溫初遇師傅時的對話...
還記得當時,只知道資產每年都會成長;沒記帳習慣,只是傻傻存,對未來能不能順利退休,心裏是有一絲絲恐慌與不確定。
而書裡的這段話,更是如同師傅的口吻...
目標的計算是重要的,但大部分投資人都沒有這樣做,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和國家廣播公司新聞部所做的聯合調查,57%的投資人沒有花半點時間,計算應該儲蓄多少錢,才能達成退休目標,這表示很多的人沒開大燈就在黑夜裡開車,卻希望能安然無恙地抵達一個叫做退休的目的地。
師父講完這句,讓我好像有點醒了。
聚完會回到家,便開始琢磨著師傅的表單,進行修改。
本來是利用Excel自製,後來因語法幾次與外部連結資料不成功,便直接轉移Google試算表,利用GoogleFINANCE資料即時連結,好即時更新市值,記得初次將Google試算表做出來後,有丟進社團,讓大家協助我做修正。
目前的版本 |
為了在儲蓄和消費之間求得平衡,進行個人檢討時,第一條規則是要以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為基礎,而不是根據投資顧問告訴你的生活環境為基礎,進行檢討。
師傅說,大家都是一樣的,都有大大小小的煩惱,金錢困擾不是只有自身有,其他人也一樣,而你該怎麼做只有你自己知道,其他人都不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。
一旦你決定適合自己的適當配置比率,不管是決定把45%、50%或55%的資金配置在任何資產上,其重要性都不如紀錄你每月的消耗比率和更新理財計畫,好讓你的大飛機能夠以適合你的速度,在退休歲月中任意翱翔。
搭配社團內的40年後的樣子看起來很有感。
這是範例 |
期待在這條路上,有大家一起同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